技術文章
混凝土抗沖刷試驗機的操作流程需嚴格遵循設備說明書及相關試驗標準(如《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SL 35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 E30 等),核心圍繞 “試塊準備 - 設備調試 - 試驗運行 - 數據處理 - 設備維護" 展開,確保試驗過程an全、數據jing準。以下是通用且詳細的操作流程:
一、試驗前期準備:奠定jing準基礎
1. 試塊制備與預處理
試塊規格確認:根據試驗目的選擇標準試塊(常見尺寸為 150mm×150mm×150mm 立方體,或 Φ100mm×100mm 圓柱體,具體需匹配設備夾具尺寸),試塊需經 28 天標準養護(溫度 20±2℃、相對濕度≥95%),表面平整、無裂縫或缺陷。
試塊預處理:若模擬實際涉水工況,需將試塊置于水中飽水 24 小時(或按標準要求的時間),取出后用濕布擦干表面浮水,再放入烘箱中于 105±5℃條件下烘干至恒重(兩次稱重差值≤0.1%),冷卻至室溫后備用。
試塊標識與初始數據記錄:用記號筆標注試塊編號,使用電子天平(精度 0.1g)稱量初始質量(m?),用游標卡尺(精度 0.02mm)測量試塊沖刷面的長度、寬度(或直徑),計算初始表面積(S?),并記錄相關信息(如混凝土配比、養護齡期等)。
2. 設備檢查與環境準備
機械系統檢查:查看設備主體(如沖刷腔體、噴嘴、夾具)是否清潔,噴嘴有無堵塞、磨損或偏移(需保證噴嘴軸線與試塊沖刷面垂直,間距符合標準);檢查夾具是否靈活,能否牢固固定試塊,避免試驗中松動或漏水。
水路系統檢查:確認進水管路、出水管路連接緊密,無漏水、破損;檢查水箱水位是否達到規定高度(需高于水泵吸水口),若試驗需模擬含沙水流,需按設定濃度(如 0.5kg/m3、1.0kg/m3)提前配置含沙水(沙粒級配需符合試驗要求),攪拌均勻后注入水箱。
電氣與控制系統檢查:接通設備電源,檢查顯示屏、傳感器(壓力、流速、流量)、水泵、攪拌器等部件是否正常啟動;校準壓力傳感器和流速計(建議每次試驗前或定期校準,確保參數jing準)。
環境準備:試驗場地需干燥、通風,地面無積水;設備周圍預留操作空間,避免無關人員靠近,備好應急工具(如扳手、吸水布、滅火器等)。
二、試塊安裝與參數設定:匹配試驗需求
1. 試塊安裝
打開設備沖刷腔體門,將預處理后的試塊放入夾具中,調整試塊位置,使沖刷面正對噴嘴出口,確保噴嘴與試塊表面的距離符合試驗標準(通常為 50mm、100mm 等,根據流速需求設定)。
緩慢擰緊夾具固定螺栓,力度適中(避免試塊破損或受力不均),同時檢查試塊與夾具間的密封情況(可加裝密封圈),防止試驗中水流從縫隙泄漏,影響沖刷效果。
關閉沖刷腔體門,確認門鎖扣到位,保證腔體密封。
2. 試驗參數設定
核心參數輸入:通過設備控制系統(觸摸屏或電腦軟件)設定試驗參數,包括:
沖刷介質:清水或含沙水(若為含沙水,需設定沙濃度、沙粒級配);
沖刷流速 / 壓力:根據模擬工況設定(如水利工程泄洪段常用 3~15m/s,市政管道常用 1~3m/s),流速與壓力可通過設備內置公式換算;
沖刷時間:按標準或研究需求設定(如 1h、3h、6h,或直至試塊出現明顯損傷);
沖刷方式:連續沖刷或間歇沖刷(間歇沖刷需設定啟停間隔)。
輔助參數確認:設定水箱攪拌器轉速(保證含沙水濃度均勻)、出水過濾精度(防止雜質堵塞噴嘴),檢查數據記錄頻率(如每 10 分鐘記錄一次流速、壓力數據)。
三、試驗運行與過程監控:保障an全與數據you效
1. 試驗啟動
按 “先水路后動力" 的順序啟動設備:先打開水箱進水閥、啟動攪拌器(含沙水工況),待水路通暢后,啟動水泵,緩慢調節閥門提升流速 / 壓力至設定值(避免瞬間高壓沖擊試塊或設備)。
設備進入穩定運行狀態后,關閉設備操作面板,通過觀察窗或監控系統查看試塊沖刷情況,確認無漏水、噴嘴無偏移、試塊無松動。
2. 過程監控與記錄
實時監控:試驗期間每 15~30 分鐘巡查一次設備運行狀態,重點關注:
流速、壓力是否穩定在設定范圍內(波動偏差需≤±5%);
水箱水位是否充足(不足時需及時補充同濃度介質,避免水泵空轉);
沖刷腔體有無漏水、異響,夾具是否牢固;
試塊表面有無剝落、骨料暴露等損傷現象,bi要時拍照記錄。
數據記錄:設備自動記錄流速、壓力、時間等參數,操作人員需手動記錄巡查情況、異常現象及處理措施,確保試驗數據可追溯。
3. 應急處理
若出現流速 / 壓力驟變、管路漏水、設備異響等異常,立即按下 “緊急停機" 按鈕,關閉水泵和電源,待設備wan全停止后排查故障(如清理噴嘴堵塞、緊固管路接口),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啟動。
若試塊突然破損或松動,需立即停機,更換試塊后重新開始試驗,原數據作廢。
四、試驗結束與數據處理:輸出評估結果
1. 設備停機
按 “先動力后水路" 的順序停機:先降低流速 / 壓力至零,關閉水泵和攪拌器,再關閉水箱進水閥,打開排水閥排空管路和沖刷腔體中的介質(含沙水需單獨處理,避免堵塞排水口)。
切斷設備電源,打開沖刷腔體門,取出試塊,清理腔體內殘留的泥沙、混凝土碎屑,用清水沖洗噴嘴、夾具及腔體內部。
2. 試塊后處理與數據計算
試塊清理與稱重:將取出的試塊用清水沖洗表面殘留的泥沙,放入烘箱中按前期條件烘干至恒重,冷卻后稱量zui終質量(m?)。
損傷參數測量:用游標卡尺測量試塊沖刷面的剩余厚度(或沖刷深度,多點測量取平均值),觀察并記錄表面損傷形態(如麻面、骨料裸露、裂縫分布)。
核心指標計算:
質量損失率(Δm):Δm = [(m? - m?)/m?] × 百分之一百(反映材料抗沖刷磨蝕的宏觀能力);
沖刷深度(Δh):Δh = 初始厚度 - 剩余厚度平均值(反映局部損傷程度);
沖刷速率(v):v = Δh / 沖刷時間(反映損傷發展速度)。
3. 結果分析與報告
對比不同試塊(如不同配比、不同外加劑)的質量損失率、沖刷深度,評估混凝土抗沖刷性能優劣;
結合試驗參數(流速、濃度)與損傷形態,分析沖刷機制(如機械磨蝕、水力剝蝕);
按標準格式撰寫試驗報告,內容包括試塊信息、試驗參數、原始數據、計算結果、損傷描述及結論建議。
五、設備維護與保養:延長使用壽命
即時清潔:試驗結束后che底清理水箱、管路、沖刷腔體,含沙水試驗需重點清理噴嘴和過濾器,避免泥沙沉積堵塞;用干布擦干設備表面水分,防止銹蝕。
定期檢查:每周檢查管路密封性、噴嘴磨損情況,每月校準壓力傳感器和流速計,每季度潤滑夾具螺栓、水泵軸承等運動部件。
備件與記錄:儲備易損件(如噴嘴、密封圈、過濾器),建立設備運行臺賬,記錄每次試驗的日期、參數、故障及維護情況,為設備檢修提供依據。
關鍵注意事項
操作人員需經專業培訓,熟悉設備原理及an全規范,嚴禁在設備運行時打開沖刷腔體門。
含沙水試驗中,沙粒需提前篩選(避免大顆粒堵塞),濃度需jing準控制,否則會嚴重影響試驗數據。
不同標準對試塊規格、參數設定的要求不同,操作前需明確試驗依據的標準,確保流程合規。
通過以shang流程,可系統、jing準地完成混凝土抗沖刷性能測試,為材料評估、工程應用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